2008年11月11日 星期二

埔里鎮戊子年祈安清醮

話說『建醮』,上次建醮的時候是1996年,我還是十八歲的小毛頭,轉眼間看著埔里大街小巷掛起燈籠、張燈結彩,一片喜洋洋的景象,我突然覺得生命的倉促感,我人生中第一次建醮是在小學一年級,當時才六歲,第二次建醮是十八歲,現在是趨近於三十歲,如果很幸運的我可以活八十歲,那我一生中僅能參與七次的建醮活動而已,想一想每個十二年過得還真快速,也許下一次就得帶孩子來參加了。


埔里第一次的建醮活動是在民國前12年,歲次庚子,當時是為了恒吉宮媽祖廟落成,為求地方平安、風調雨順,於是舉辦埔里首次的建醮活動,但是第二次建醮卻隔了24年,起因原本的廟宇建築因為不堪利用損毀,所以後來改成磚頭、木材與石頭作為建材,將媽祖廟重新改建;新廟改建完成後,恰巧也是子年,諸位執事者相約許願,為了祈求地方上長期久安,往後每逢『子年』就舉辦清醮活動,而三年後的卯年舉行『三獻』,以示醮祭圓滿成功,於是由此傳統,形成了埔里鎮上定期且盛大的民俗活動。(資料參考:潘樵-埔里祈安清醮一百年)


埔里的清醮為『五朝祈安清醮』,所謂的『五朝』即為五天醮期,在台灣的各地方舉醮活動來說算是比較少見的,故每十二年一次的埔里清醮,才會讓埔里居民這麼重視。

醮壇可分為內壇與外壇,內壇也就是總壇,是整個醮祭活動中最重要的地方,因為大部份的科儀都是在內壇裡舉行,而且所有醮祭活動的細節和規定也大多由內壇管理及掌控,同時因為內壇中設有三清壇、斗燈及鑑醮尊…等,所以是神聖不可侵犯的地方,因此舉醮期間,禁止外人進入,就算主執事者要進入也必須內外清靜,不可以穿載獸皮製的衣物鞋帽等,因此一般民眾對於內壇相當陌生而感到神秘;因為埔里地區的醮祭是源自於恒吉宮媽祖廟,因此每回內壇都設在媽祖廟裡。

另外外壇的功能則是讓民眾普渡、祭拜的場所,晚間燈光閃爍,由於比較沒有約束,所以民眾或遊客可以自由參觀。

外壇在埔里有四個地方設置,我們稱為『四大柱』,各柱皆有一執事者,四大柱分別位於東柱『宏仁國中操場』、西柱『台糖停車場(酒廠旁)』、南柱『南烘溪親水公園』、北柱『中華夜市所在地(星期五夜市)』,2008年11月26日(三)四大醮壇皆會妝點完成。


另外阿,遊客如果選擇12月1日至12月5日到埔里來旅遊,可能要配合地方齋戒,據說麥當勞都僅賣素食唷。12月6日(六)為全城開戒,大請客!!這天最熱鬧!


(上圖2為民國13年的建醮場景,上圖3為49年建醮,圖片來源為:古早人,鄉土情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