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1月11日 星期二

埔里鎮戊子年祈安清醮

話說『建醮』,上次建醮的時候是1996年,我還是十八歲的小毛頭,轉眼間看著埔里大街小巷掛起燈籠、張燈結彩,一片喜洋洋的景象,我突然覺得生命的倉促感,我人生中第一次建醮是在小學一年級,當時才六歲,第二次建醮是十八歲,現在是趨近於三十歲,如果很幸運的我可以活八十歲,那我一生中僅能參與七次的建醮活動而已,想一想每個十二年過得還真快速,也許下一次就得帶孩子來參加了。


埔里第一次的建醮活動是在民國前12年,歲次庚子,當時是為了恒吉宮媽祖廟落成,為求地方平安、風調雨順,於是舉辦埔里首次的建醮活動,但是第二次建醮卻隔了24年,起因原本的廟宇建築因為不堪利用損毀,所以後來改成磚頭、木材與石頭作為建材,將媽祖廟重新改建;新廟改建完成後,恰巧也是子年,諸位執事者相約許願,為了祈求地方上長期久安,往後每逢『子年』就舉辦清醮活動,而三年後的卯年舉行『三獻』,以示醮祭圓滿成功,於是由此傳統,形成了埔里鎮上定期且盛大的民俗活動。(資料參考:潘樵-埔里祈安清醮一百年)


埔里的清醮為『五朝祈安清醮』,所謂的『五朝』即為五天醮期,在台灣的各地方舉醮活動來說算是比較少見的,故每十二年一次的埔里清醮,才會讓埔里居民這麼重視。

醮壇可分為內壇與外壇,內壇也就是總壇,是整個醮祭活動中最重要的地方,因為大部份的科儀都是在內壇裡舉行,而且所有醮祭活動的細節和規定也大多由內壇管理及掌控,同時因為內壇中設有三清壇、斗燈及鑑醮尊…等,所以是神聖不可侵犯的地方,因此舉醮期間,禁止外人進入,就算主執事者要進入也必須內外清靜,不可以穿載獸皮製的衣物鞋帽等,因此一般民眾對於內壇相當陌生而感到神秘;因為埔里地區的醮祭是源自於恒吉宮媽祖廟,因此每回內壇都設在媽祖廟裡。

另外外壇的功能則是讓民眾普渡、祭拜的場所,晚間燈光閃爍,由於比較沒有約束,所以民眾或遊客可以自由參觀。

外壇在埔里有四個地方設置,我們稱為『四大柱』,各柱皆有一執事者,四大柱分別位於東柱『宏仁國中操場』、西柱『台糖停車場(酒廠旁)』、南柱『南烘溪親水公園』、北柱『中華夜市所在地(星期五夜市)』,2008年11月26日(三)四大醮壇皆會妝點完成。


另外阿,遊客如果選擇12月1日至12月5日到埔里來旅遊,可能要配合地方齋戒,據說麥當勞都僅賣素食唷。12月6日(六)為全城開戒,大請客!!這天最熱鬧!


(上圖2為民國13年的建醮場景,上圖3為49年建醮,圖片來源為:古早人,鄉土情一書)

2008年11月3日 星期一

小鎮看山

埔里鎮四面環山,從民眾容易親近的虎頭山到需花很多體力攀登的百岳皆在埔里都可以看到一絲容顏,小鎮小事這次特別整理了幾個埔里鎮內隨性停車就可以仰望的山頭作一整理介紹,期待大家來埔里被群山包圍之際,也要拿出見山是山的辨認功力。

停車點編號一號:愛蘭橋仰望干卓萬群峰與奇萊連峰



在南港溪畔的愛蘭橋上如果天氣晴朗就可以看見五座台灣百岳,分別為由左至右的奇萊連峰,海拔標高3608公尺的奇萊北峰、3560公尺的奇萊主峰、3358公尺的奇萊南峰,干卓萬群峰的干卓萬山3284公尺、卓社大山3369公尺。
奇萊連峰的攀登需要四天三夜的時間,登山口從松雪樓旁的小徑進入,途中經過黑水塘山屋、奇萊成功堡、3360山屋、奇萊主峰、卡羅樓斷崖、奇萊南峰、天池山莊,最後抵達廬山屯原完成連走。
停車點編號二號:中正路上看卓社大山

干卓萬群峰視為台灣百岳攀登路線中的畏途,曾聽登山前輩說過,一整年下來不會超過20個隊伍攀登此山,登山口順走在奧萬大親愛國小附近,逆走則從武界入山,岳界目前也流行環形縱走,雖說有各種走法,但是途中的卓社十八連峰、干卓萬大斷崖卻也考驗人們的登山技巧與態度。


停車點編號三號:飛行場看合歡山

很多遊客都會認為要從信義路才可以看到合歡山,其實那座山並不是合歡山,而是奇萊南峰,不過要真正等到天氣晴朗才真的有辦法從飛行場一窺合歡山的容顏,我上飛行場解說了大概六年期間,能夠看得到合歡山約莫十支手指頭算得出來,機率很低,能夠看見也真的算得上幸運了。
合歡群峰共計有五座百岳,分別為合歡山主峰、合歡山東峰、合歡山西峰、合歡山北峰與石門山,其中又以石門山為最容易親近之百岳,只要願意花上十五分鐘時間即可登上三角點。
一般攀登合歡群峰僅僅需要兩天一夜的時間,且登山口與路徑皆明顯,有心者不妨嘗試。

停車點編號四號:珠仔山看關刀、守城 、虎頭山與飛行場

台灣中部地區最知名的兩座中級山為關刀山與守城大山,也是在埔里地區抬頭仰望即可看見最近且碩大的兩座山峰。
虎頭山為台灣地理中心碑所在位址,中心三角點由山清水秀碑後攀登411階階梯即可抵達。三角點在九二一過後改成四支原住民圖騰作為標誌,登山健行可由南側下山,完成環形連走。
此照相地點為珠仔山,此地為埔里先人墳墓所在地,一般遊客並不會前往,但是若想拍攝埔里群山環抱的照片,此地絕對為一等一的選擇。